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“熊孩子”盗刷家长银行卡打游戏 还删了银行提醒短信

发布时间:2017/2/7 10:26:18    浏览量:

中国宁波网讯(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任榆帆)“熊孩子”沉迷于手机游戏,为了让自己“无敌”,瞒着爸妈当起“内贼”,盗刷自家银行卡,事后还偷偷删掉提醒短信。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,全国各地频频发生,就连宁波也不例外。谁来管住孩子偷偷伸向“移动支付”的手,如今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。

  2月5日上午9时25分许,鄞州下应派出所接到一个报警电话。在电话中,吴先生告诉民警,自己妻子的工商银行卡在2月4日被人盗刷了一笔2000多元的钱。民警赶到吴先生处,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,并且致电吴先生妻子了解情况。当事双方一致表示,卡一直在身边,并且未用来购买过商品。

  就在民警打算带两人回派出所做笔录时,案件有了新的进展。吴先生在微信里发现了新线索,里面有一条“微信支付”,上面显示“Q币充值”,发生在2月4日下午2时许。这个发现顿时让吴先生火冒三丈,因为这个时间段他14岁的儿子小吴正拿着他的手机在玩游戏。吴先生立即给儿子打去了电话,在连续追问下,小吴终于承认了。

  原来,当天下午,小吴和同学一起玩一款射击类手游,在玩到兴起时,经不住游戏诱惑,偷偷充钱用来购买游戏内的角色和装备。爽完了,但知道要出事了,小吴怕被爸妈发现,便拿来绑定的手机,将银行发来的交易提醒短信给删除了。直到第二天早上,吴先生去工商银行取款时才发现卡内少了2000多元。

  事实上,类似的“乌龙”近年来频频发生,令不少家长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”。仅以今年而论,1月17日,南宁一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乖乖女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――玩游戏怒砸5万元偷刷妈妈的卡买装备;同样是1月份,济南10岁男孩偷偷绑定家长的银行卡并开通移动支付业务,玩网游花掉8000元……

  “现在孩子玩手游的情况并不少见。今年过年回家,我就常看到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聚在一起,交流游戏经验,这似乎成了他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。”有民警告诉记者,根据相关司法解释,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,获得谅解的,一般不认为是犯罪。所以,“熊孩子”盗刷家长银行卡这种事,最后只能家长多操心、多关注。而花出去的钱,想要再要回来,难度可不小。同时,民警也提醒广大家长,如今的孩子不比以前,随着接收信息渠道增多,他们懂的也越来越多。但孩子的自制力较差,在玩游戏时没有节制,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才行。

  而对于这类“危机”,有位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参考。据媒体报道,去年4月,12岁男孩小豪沉迷手机游戏,并且用家长的支付宝花9000多元购买了“装备”。事后,夫妇俩严厉批评教育了孩子,并且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十分恶劣。为给孩子“长记性”,爸爸想了个主意——让孩子用成绩和劳动来偿还妈妈的损失。他们给孩子制定了一张特别的“分期还款清单”,清单中写着:“洗碗10元”“煮饭5元”“拖地板20元”“数学考试95分以上100元”……